最近,宜家新出了一组宣传片,被称作“IKEA史上最贵的摄影广告”。
广告的掌镜者Annie Leibovitz,大有来头——
这是一位“活着的传奇”,也是“全球最贵女摄影师”。
她拍下的约翰·列侬和小野洋子在床上相拥的照片,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照片之一;
她还曾以一天10万美元的薪酬,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摄官方肖像,是美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;
2022年世界杯双王的“世纪同框”LV广告,也出自Annie Leibovitz之手。
她拍过无数明星名流,并以油画般的成片质感闻名于众。
然而,这次Annie Leibovitz为宜家拍摄的广告,风格跟以往完全不同。
她走访了全球7个不同国家,拍下25个“素人的家”。
照片的布景并不精致,家居的装潢也不华美,却让网友看完留言:所谓梦想的家,从来没有定式。
01
城市生活里的绿洲
生活在意大利米兰的建筑师Giovanni Laguzzi,和伴侣住在45㎡的两层公寓里。
他的家很特别。
6年前他在报纸上看到苔玉的照片之后,就爱上了这种奇特的植物球。
当确定卖苔玉也有市场以后,Giovanni便辞职投身于“养苔”事业,并把住处改造成一个小型植物园。
由Annie Leibovitz带团队拍摄
在他的公寓里,绿植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,逐渐将浴室、厨房到沙发周围,变成一个迷宫般的“雨林”。
因为要摆放的东西太多,Giovanni不得不把家具的尺寸都精确到极致,以便“榨干”每1c㎡的收纳。
在他的伴侣看来,房子是有点乱和局促,但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风格:
“如果我们有一个更大的家,植物依然会占据大部分空间,所以住起来还是一样的感觉。”
重要的是在城市空气污染严重、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,他们已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如春日花园般清新的居所:
“有时候,我会开玩笑地说,我正在试图放慢米兰的速度。”
02
河道上的“断网”生活
成长于哈萨克斯坦的Arslan Zhunus,目前在英国伦敦的创意媒体行业工作。
3年前,他决定搬到一艘船上住。
居于船屋的体验,和他老家的蒙古包游牧生活,十分相似。
每隔两周,Arslan就会沿着水道移动到一个新的停泊点。
由Annie Leibovitz带团队拍摄
被他称为“金属锡罐”的小船,宽2米,长12米,高2米。空间十分紧凑,但Arslan过得并不凑合。
有时候,他会坐下来发呆几个小时,这是他上岸后绝不会做的事。
在陆地时人人都过得十分忙碌,以至于当他回到船上时,感觉像得到了解脱。
生活在这样一个“断网”的环境,Arslan非但没有觉得无聊,反而找到了生活的意义。
他并不美化住船上的不便,比如冬天取暖真的痛苦。
但在他看来,即使搬到船上是一个愚蠢的决定,他也会永远依恋住水上时的那种自由感与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哪怕未来,他还是会离开船回到岸上的生活。
03
不必为“xx风”焦虑
事实上,除了以上两户独特的住宅之外,其他普通人的家也各自精彩:
搬过18次家的Sharon Sala厌倦了打包和拆箱,决定改变生活方式,搬进一辆露营车。
住了一年多之后,她的家人都理解了她的选择,而她也习惯了每天在不同地方醒来,开始新一日的生活。
在寄养家庭长大的20岁德国青年Maria Arrechea,由于找不到身份认同,选择了离家流浪。
漂泊2年后,她因为补助租到了房,并决定在自己到外地出差时,将房间转租给急需临时住所的人。
瑞典的Ludvig Haav把一处老旧的精神病疗养机构买下,将其改造成宜居的共享生活空间。如今这里已经有40多个人入住。
乍一看,宜家的这支广告片中,每一张照片都没有那么光鲜亮丽,无法让人眼前一亮。
大家住处的布局装修,看起来也很普通,缺少些参考性。
然而,这正是普通人家最真实的样子。
听惯了“北欧风”、“日式风”,不少网友真以为生活在北欧、日本的人,家就如同社交网络追捧的那般充满质感。
可事实并非如此。
曾有人采访了37个国家里的数万名网友,48%的受访者认为媒体没有真实反映他们的家庭生活。
数量少而高人气的理想家居风格,并不代表大众的实际生活。
左:日本丨右:瑞典,由Annie Leibovitz带团队拍摄
宜家的「Life at Home」也有提到,过去10年,它观察了40个国家里的超25万名网友,得到的生活调查结果都挺出人意料。
比如,最喜欢整理家务并从中获取自豪感和进步感的不是日本人,而是匈牙利、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斯洛伐克、捷克共和国人。
而最坚持“在家就是要放松躺平”的五个国家,除了芬兰、塞尔维亚、新加坡,还有“东亚卷王”韩国与日本。
虽说家是一个私密的地方,然而认为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拥有足够隐私的人还不到一半。
在这一点上,北欧人和东亚人一样有共鸣。
这些数据,曝光了现代人生活的不少痛点,也揭示了每个人对家的真实需求是什么:
最理想的家,应该是一个可以让人感到舒适、找到慰藉和归属感的地方。
我们可以在家里做自己,不必担心他人的注视和意见。
而抵达这间向往之所的方式,有万千种。
可以布置得豪华,也可以精打细算;可以是开放式规划,也可以强调私人空间;可以兴趣为主,也可以紧守休息的“沃土”。
归根结底,家从来没有固定的定义,心之所向才是家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